职教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职教研究 > 职教动态 > 正文

山东职业学院:坚持“四个强化” 促进高质量就业

发布日期:2024-06-04 作者: 来源: 点击:

山东职业学院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强化专业产业适配、人才培养一专多能、校企精准对接、强化“三上”就业服务,千方百计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学校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先后承办教育部“职教高考”改革座谈会、山东省与央企人力资源协作恳谈会,获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

一、强化专业产业适配实现就业“有广度”

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建立健全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机制,构建与专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相匹配的八大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调整完善工业互联网、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等18个新业态和新产业紧缺专业,撤销23个不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人才培养更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面向岗位能力需求,创建“逆向建构、正向实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模式,绘制岗位技能画像,提炼岗位知识点与技能点,转化为教学内容,编制校本特色教材,开发学习地图,促进不同学习内容匹配恰当的学习方式。

二、强化学生“一专多能”实现就业“有厚度”

坚持人才培养“一专多能、精益求精”,在省内率先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全员书院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完全学分制改革以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为目标,重新界定课程类型,加大选修课比重,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院选课,建立学分互认和主辅修专业转换机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省内率先实施“全员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打破专业界限,组建三味、桐林、易安、东岭、南山五大书院,推动实现了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到学生工作一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遵循“兴趣驱动、项目引领、成果导向、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积极探索“12345”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赋能学生工程师素养、工匠精神。

三、强化校企精准对接实现就业“有深度”

健全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原则,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制订招生招工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组建“课程开发工作坊”,将企业文化、企业标准提前植入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衔接”。坚持合作共赢,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牵头成立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与国铁济南局率先开展“2+1”前置培养并在全国铁路系统专项推广。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下的订单培养,先后与全国20余家地铁公司合作开设订单班,每年订单培养学生2000余人,超过50%的学生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轨道交通驾驶类毕业生上岗证一次通过率达到99%以上,毕业2年后机车司机上岗证获取率达到95%以上,5年后动车组司机上岗证获取率达60%以上。

四、强化“三上”就业服务实现就业“有温度”

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上门、上心、上网的“三上”就业服务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上门”积极主动访企拓岗促就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擦亮“8215”毕业生回访工程品牌,做好企业满意度调研,联动推进就业、培养、招生质量持续提升。校院两级“上心”,将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均由校领导牵头召开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专题会,想办法解难题。整合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和书院就业力量,就业工作人员和辅导员通力合作,加强个案式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全过程、全方位就业帮扶和心理帮扶。做好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荐工作。通过网络云平台完成“上网”招聘面试签约一体化,全面对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线上求职招聘平台,汇聚更多岗位信息,保障就业服务“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