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9,1706

成职朗读者

读楚辞,品粽香,优秀传统文化永流传

作者:花源图协 马鑫 向芹 2019年06月04日 浏览量: 编辑: 供稿:

 

一首经典古诗,传承千年文化;一篇经典美文,照亮前行之路。

端午将至,为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花源图书情报协会于2019年5月30日18:30在图书馆五楼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橙汁朗读者活动——"着汉服,诵经典,过端午"。

莅临本次活动的有王德林书记、徐国栋副处长、杨前老师、刘敏老师、杨小丽老师,还有来自不同专业的六名朗读者,以及数名飞花令选手和一百五十多名观众。

 

襦裙霓裳秀龙纹,曲裾轻舞炎黄魂",伴随音乐,五位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们带来了典雅飘逸的古典舞。舞蹈后,来自旅游分院的杨前老师,介绍了关于端午节的文化知识,让在座的老师以及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如果说端午节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那么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不屈的精神和不朽的文化,同样也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物流183-1班的朱玲霖带来的是丰子恺先生的《端阳忆旧》。墨香里有着儿时宽街窄巷的端午,制蒲剑、挂艾叶、悬菖蒲、佩香囊、喝雄黄酒、吃粽子。含蓄蕴藉,不事张扬,一切都那么平缓而舒坦;但每家每户都会为节日而忙碌。

 

肖遥朗诵的屈原的《怀沙》,文章简短有力,深刻地记录了屈原临终前的浩叹与歌唱。屈原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最让人不能忘的是商英173-1班的付媛培同学带来的中英文双语诵读《离骚》。兰心蕙质,佳人如玉;诵读优美,解析有力。两种语言的方式展现的不仅仅是屈原不屈不朽的爱国精神,也把她的拳拳之心显露无遗,她说,学习外语让她更加体会到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厚重底蕴。

一年一端午,一人一抹情,记忆中飘香的端午节,在心中溢满馨香。空乘173-1班的朱璞玉带来的是原创文章《重拾端午情》。她的端午就是儿时的粽香引起的馥郁芳香的涟漪。

汨罗江的咆哮是屈原不朽的辞章。导游173-1班王颖带来的《汨罗江神》和旅管173-3班陈林彬的《汨罗江》再次告诉我们,他从未离开,只是抱大爱而眠,像一条鱼在汨罗江里以水为根。

朗读环节结束后,开启了传统文化知识竟答和飞花令。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一本教科书,蕴含的智慧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问答围绕端午节,准备了以菖蒲、艾草、粽子、龙舟、雄黄酒等几个为题号的题目,必答、抢答妙趣横生;也增进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年的飞花令,我们约定以“春、花、秋、月、夜”这五个字为令。来自图协以及现场观众共20人次踊跃参与。诗情雅意,点亮了我们的读书生活,你来我往,激励着我们的奋勇前进。

 

接近尾声时,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邹克俭来到了活动现场,和大家一起聆听书法部曾雨竹同学分享书法学习、创作。活动最后,图协干事将早早准备好的热乎乎的粽子分发给了现场的老师和同学,让大家提前感受到了端午的快乐。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每一期朗读者都能道出的肺腑之言;比起影视作品,书具有更多作者的思考,让我们在朗读中相遇、相识、相知。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期朗读者,希望留住的不止是照片,还有对对朗读真挚的热爱。

金秋十月,我们依然在朗读者,等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 var aTagS = kuaiHTML.indexOf(""); var aTag = kuaiHTML.substring(aTagS, aTagE + 4); SHOWPDF = tags[i].innerHTML.replace(aTag, newObjet); if(SHOWPDF.indexOf(".pdf\">") > -1) { rep(SHOWPDF); } newTags[i].innerHTML = SHOWPDF; } } } function rep(str) { if(str.indexOf(".pdf\">")) { var hrefS = str.indexOf(""); //获取到放在a标签中的附件链接 var aHref = str.substring(hrefS + 9, hrefE + 4); var newObjet = ""; var aTagS = str.indexOf(""); var aTag = str.substring(aTagS, aTagE + 4); SHOWPDF = str.replace(aTag, newObjet); if(SHOWPDF.indexOf(".pdf\">") > -1) { rep(SHOWPDF); } } } //PDF在线显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