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结构与运转模式
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个由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复杂载体,其内部涵盖了政府、企业、院校等多方参与者,每一主体在联合体中均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主体通过紧密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与发展。然而在实体化运行的过程中,各主体参与联合体活动的积极程度和贡献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主体的消极应对导致多元主体无法较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为了运用大数据平台更好地监测各主体参与联合体的情况,并完成动态反馈和改进,本研究将全面解剖联合体的组织结构。
(一)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案例中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成单位情况,总结出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结构共有四种,分别为“园区+普本+高专+企业”(7.14%)、“园区+高专+企业”(78.58%)、“园区+高专+高专+企业”(7.14%)、“园区+职本+企业”(7.14%)。其中“园区+高专+企业”这一组成模式的占比高达78.58%,即大多数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都是由一个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和一个企业依托一个产业园区建成的。由于不同主体可以发挥的比较优势不同,所以不同的组织结构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效果也会存在差异。
1.“园区+高专+企业”结构。
“园区+高专+企业”是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占比最多的组织结构,在这个结构下,园区主要负责提供学校和企业互动的物理空间。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和企业在产业园区这个大环境中进行合作、互利互惠。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负责培养企业执行生产任务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难题。企业负责与学校共同编制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评价方案等,企业的工程师可以作为学校外聘导师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并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实践基地。这种组织结构较好促进了高职专科院校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2.“园区+普本+高专+企业”结构。
相较于“园区+高专+企业”这一结构,“园区+普本+高专+企业”中加入了普通本科院校作为牵头学校。普通本科在学术研究和理论教学方面具有优势,其加入可以进一步拓宽产教联合体的知识领域和理论深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过程中的产业链上游阶段,普通本科主要负责培养产业上游所需的具备研发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和研发人才。在产业链中游阶段,生产主力主要是面对复杂生产环境执行生产任务的技术技能人才,该阶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由职业本科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负责培养。普通本科负责在理论层面指导职业学校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开发有关教学设备,并为企业加工生产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在产业链下游阶段,主要是产品的最终加工、组装、包装等简单重复性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以及销售服务等环节,通常由中职学生等技能操作人员完成。多元的院校组成类型,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园区+高专+高专+企业”和“园区+职本+企业”结构。
“园区+高专+高专+企业”和“园区+职本+企业”这两种组织结构与“园区+高专+企业”这一组织结构的差别较小。相较之下,“园区+高专+高专+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所高职院校。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的整合范围,增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同时也有助于两所高职院校之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但这种结构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不同院校间的协同管理、教学资源的均衡分配等问题。而“园区+职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则将高职专科院校替换为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上相对较高,与高职专科院校相比,更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在这种结构下,职业本科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联合研发、复杂工艺改进等,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转样态
经过对上述案例的深入剖析,本研究系统性地提炼出了联合体的四大组成结构,并对组成结构中多元主体的角色分工进行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归纳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核心职能主要聚焦于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以及推动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职能的实现,依赖于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同频共振,而多元主体的协同运转离不开良好运行模式的支撑。案例资料中涉及的联合体虽然组成结构稍有差异,但在运行模式上却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根据市域产教联合体组成结构的总结和分析,联合体运转中参与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多元主体在合理的运转结构内各司其职,协同完成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各项职能。目前,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转结构可以总结归纳为“1+2+4+N”模式。
其中“1”指的是政府。政府主要负责在宏观层面规划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方针、目标定位、预期成果等,并针对性地颁布涵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科研资助等多方面激励政策,为联合体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指的是联合体的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是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组成的决策结构,主要负责召开会员大会,领导联合体各机构展开工作,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等。秘书处则相当于理事会决策实施的执行助手,负责整个联合体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是整个联合体的核心枢纽。在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时,秘书处不仅负责将联合体的核心职能进行项目式划分,协调各主体项目合作事宜,搭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产业园区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通过发展研究部、知识产权部、会员部以及自身的职能部门等下属部门的具体工作,推动联合体间有效协同和实体化运转。
“4”指的是联合体的四大专门职能委员会。四大专委会分别是人才培养改革专委会、成果产业化专委会、产教供需对接专委会、产业链协同专委会。专委会主要负责联合体各专项具体工作实施,各自承担着联合体在特定领域内的专项工作任务。四大专委会的工作,由不同主体单位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与职责分工,共同承担并推进,以确保联合体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中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运行。
“N”指的是联合体内的会员单位。会员单位汇聚了产业园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科研机构等。这些单位是联合体运行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秘书处负责将这些会员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了解各单位的需求,解决其生产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促进各会员之间的深度合作、协同攻关、共建共享。
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数构建
(一)指标体系遴选
1.指标选取依据。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心环节,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的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指标来衡量和评价联合体运行情况。在构建数据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目标导向原则,建设成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国家政策文件中指明的联合体建设的核心目标和主要职能。二是系统性原则,建设成效指标体系应覆盖联合体主体参与联合体运行的各个环节数据,确保全面性。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建设成效的各个指标应具有可量化、可比较的特点,便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四是动态性原则,建设成效指标体系应随着市场需求和建设成效结果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保持其时效性和适应性。
本研究指标的选取来源兼具权威性和合理性。一方面,深入剖析国家的政策文件,从宏观视角对联合体的整体运转方向进行精准研判。本研究参考的政策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的通知》等。另一方面,为确保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调研了国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现场观察和深度访谈,详细了解了这些联合体的日常运作情况,包括其组织架构、运作机制、活动开展等方面,从而确保了研究指标的选取能够紧密贴合实际,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指标内容选取。
在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转样态时,研究发现目前联合体的各成员单位大多都处于相对独立的运作状态,且重点专注于自身的工作成效,缺乏主体间深入的联合与协作。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导致目前市域产教联合体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更像是形式上的将各主体整合在产业园区这个物理空间内,而未能实质性地发生“融合”的化学反应。为了改变联合体的这种运行现状,本研究构建以“贡献度、协调度、活跃度”为核心的“三度”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评价模型,重点观测联合体的活跃度、联合行动和贡献程度情况。
本研究在建设成效指标选择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三轮专家咨询评审后,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标体系框架。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聚焦于“贡献度、协调度、活跃度”,共设计了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69个具体观测指标,对联合体建设的成效进行深入监测,据此构建出一个测评框架。
“贡献度”衡量的是联合体的建设情况,观测点的指标聚焦于联合体内各主体取得的成果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主要从资源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情况、服务产业发展情况、智库建言情况、国际交流情况五个维度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联合体“贡献度”测评指标体系
“协调度”则反应联合体成员间的协作水平,观测点指标聚焦于联合体整体的组织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情况,主要从联合体的组织运行、政府统筹、激励评价三个维度来评价(见表2)。
表2 联合体“协调度”测评指标体系
“活跃度”是评估联合体成员间互动频繁程度与积极性的关键指标,其详细的测评指标体系参见表3。通过统计联合体内不同主体活动参与主办的次数,可以衡量联合体内成员建设联合体的积极程度。在统计完数据后,本研究采取归一化的方法,得出活跃度的具体数值,并代入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数的测算公式。
表3 联合体“活跃度”测评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权重测算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确定。首先,根据已建立好的层次结构模型,设计《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标体系权重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通过对专家咨询问卷反馈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指标体系中各具体指标的权重。专家以咨询问卷的形式,对构建好的判断矩阵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时共分为1-9个评分等级,其中1代表两个元素具有相同重要性,3代表一个元素比另一个稍重要,5代表明显重要,7代表非常强烈重要,9代表一个元素比另一个极端重要,评分2、4、6、8代表上述相应值的中间状态。本研究利用贡献度和协调度中涉及的8个二级指标,构建三个判断矩阵。其次,根据不同专家打分得出的判断矩阵,进行几何平均处理,得到一个汇总矩阵。运用SPSSAU得出特征向量、权重值、最大特征值和CI值。同时,为确保专家判断的合理性,根据软件的结果,计算CR的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计算出三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的值为不存在、0.037、0.092,CR值均小于0.1,则三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不需要进行修正。最后,经过详细的一致性检验,所有判断矩阵均已满足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得出各级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权重(见表4)。这是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权重是根据现阶段市域产教联合体实践样态所做得出,在未来建设过程中,还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重点对权重进行重新赋。
表4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结果
(三)建设成效指数确定
为了构建全面反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的综合指标,本研究将构建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数,并将该指数表示为:
市域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数=活跃度×(贡献度+活跃度)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数是衡量联合体实体化运行情况的综合指数,测算方式比较多元。在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后,可以采取线性加权平均法测算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数。线性加权平均法是在测量协调度和贡献度的两个维度分项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加权求和获取总体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指数。
三、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向
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实现联合体内不同主体之间从点到线的跨越、从线到面的跃升,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本研究构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三度”测评模型,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行和功能实现提供了行动参考。未来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路向应指向提升主体间协调度、激发各主体活跃度、增加社会贡献度。
(一)科学评价组织建设情况,提升主体间协调度,赋能实体化运行
市域产教联合体在组建时,应明确自身长期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并定期召开会员大会,确保所有会员单位对联合体的发展方向和组织运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对联合体的愿景和定位进行讨论与更新,保障联合体的整体运行方向与当前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相契合。同时,为保障联合体的高效运行和内部各主体的真正“联合”和协同,应建立专门的运行监督机构,负责定期收集和分析指标体系内组织的各项观测点数据。这些数据将作为评估联合体组织运行情况、理事会决策执行情况和秘书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精准评估,可以有效识别联合体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盲点,进而利用评估监测推动联合体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主体间协调度,赋能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
(二)动态监测各主体活动参与度,激发联合体内各主体活跃度
为了实现联合体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其发展的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赋能,可以搭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效监测平台,定期收集联合体建设成效测评框架中的观测点数据,为联合体提供一个实时动态的发展画像。通过深入分析联合体各主体活跃度等数据,联合体能够精准监测各主体参与联合体建设的投入程度高低。基于平台数据的实时反馈,联合体内部的质量评价部门将结合联合体发展的实际需求,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给理事会。理事会则定期召开大会,督促各主体进行针对性动态调整,对完成出色的主体单位给予表彰,激励其持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表现欠佳的主体单位进行预警,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激发联合体内各主体的活跃度。
(三)定期评估组织产出绩效,增加社会贡献度,提升服务水平
联合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和丰富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需要对其在特定阶段的产出绩效,从资源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情况、服务产业发展、智库建言情况、国际交流情况进行精准评估。为了切实提升联合体的贡献度,联合体应着重加强其在五金要素中的整合与应用能力,确保产业园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和培养方面,联合体应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联合体方标准、开发课程和教材,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人才。在服务社会产业和经济发展方面,联合体应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体应制定针对性的在职人员或社会生源培训以及学历提升规划,提升与产业相契合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在为智库出谋划策方面,联合体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并召开与联合体内产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学术论坛和讲座,收集不同领域专家对于行业前沿信息的判断情况。在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方面,联合体应加大力度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和互补。通过各维度社会贡献度的增加,进一步提升联合体的社会服务水平。
来源:节选自《职教论坛》2024年第9期
(声明:以上图文,只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部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