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必赢优惠y272net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新闻动态

[思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关于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

时间:2019年09月02日 点击数: 审核: 供稿: 思政部调研团队 文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同心协力做了这次三个新农村发展方式不同的调研。根据这次调研,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这项重大战略举措的伟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今我国的农村问题,不是单纯的农村问题,而是国家城市化问题在农村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取得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研究来指导具体的建设过程。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乡村调研小分队”在调查和研究中,分别给出了自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涵盖面广,工作量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应该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分类提高;整体部署、突出重点;加强领导、指导协调”的原则实施推进。

(一)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县及乡村工副业,以工富农。要尽快改变我市目前大部分乡村工副业发展滞后,人多地少贫穷落后现状。二是积极进行农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四是完善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二)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一些具有带动新农村建设作用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在财政逐年加大预算投入资金的基础上,制定财政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规划等职能。

(四)要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规划工作的组织制定与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技术保障。要遵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滚动发展”的原则编制镇村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

(五)要以改革为动力,创新农村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力取决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强有力的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其次,要制定基层干部和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 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绩效为核心、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体系, 激励县乡干部真正投入“新农建设的实践中。第三,要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在内村”的农村综合改革,这是解决当前农村许多问题的关键。农村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起有效的、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

(六)要以当前农民最迫切的切身利益为着力点,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困难,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入手。

总之,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思政部调研团队 文琦

ALL CONTENTS COPYRIGHT © CHENG DU POLYTECHNIC 200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67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45号 | 51La